首页 - 前9月工业利润同比增长53.5% 增幅回落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秦海菲 > 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4.7% 正文

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4.7%

来源:牛衣病卧网 编辑:秦海菲 时间:2025-04-05 10:16:26

7月7日,此前连续20周上涨的高纯晶硅,在经过两周的博弈后终于出现下跌,让我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都松了一口气。

正如本次大会的主旨智构、赋能、融合,其实中环在融合阶段还是只做了一半。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智能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技术的重大突破,以智能化、信息化、低碳化为主要特征。

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4.7%

拿手机举例,早期智能手机出现,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哪种变革最终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互联、新能源、数字化都将部分甚至全部地在这次工业革命的占据重要地位。上述企业中有软件有硬件,侧重的方向也不一样。顺带一提,目前一些基金公司招人更倾向于招聘理工科而非金融背景的人才,也是和这个原因类似:工科更难补课。同时,专家指出在智能发电发展进程中应该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初级阶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专家知识库、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构建生产运行核心业务体系,并实现不同业务间信息融合和业务互通;中级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学习、自适应、自寻优能力,做到机器为主、人工为辅;高级阶段则实现集成化、机器自主决策、无人值守、无人常规检修化。

现代的工业体系中,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只有中国是全部具备的。但随着210等先进技术的推出,我们发现,在工业4.0时代,这两条曲线将合二为一:即先进的技术需要先进的制造工艺,先进的制造工艺就位下一阶段的先进技术提供平台,进而带来全新的光伏产品和产业生态。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咨询,若是有机硅产线,有机硅厂用硅粉为原料生产,事故发生在有机硅厂,不会影响工业硅或硅粉生产,因此不影响多晶硅厂。

企业公开信息显示,合盛硅业主要从事工业硅及有机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但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求证多晶硅专家,此次爆炸对多晶硅供应及价格并不会有影响截止到6月4日,作为光伏主要材料的多晶硅价格为19.8万元/吨,年内累计涨幅达260%。受多晶硅原料上涨,硅片、电池、组件下游产品持续上调价格,据阿特斯公布的最新价格,组件经过已经达到2元/W价格。

对于产业问题,首创证券研报分析认为,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超170GW,对应硅料需求将达57.65万吨/年。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4.7%

与此同时,6月9日,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爱旭称,2021年全球终端需求难以达到180GW,硅料供应量可以超过190GW,产业链产能是匹配的。6月9日,光伏电池片龙头企业之一爱旭股份发布一篇名为《关于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的汇报材料》。电池厂商对于光伏上游涨价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希望个别多晶硅厂家将产品售价恢复到4月24日之前(月度议价)区间;第二,建议国家能源局将保障性并网规模延期1年。

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主持。而当日,部分多晶硅致密料最高现货价格突破220元/kg。参会代表普遍认为,光伏行业作为一个整体,上下游企业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多换位思考,共同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初步统计,4、5月全产业库存量较一季度末增加61.8%、达到68.6GW,产成品实际是滞留在产业链内部空转。

2021年,硅料有效产能约为58.5万吨,预计今年全年硅料价格将维持高位,硅料供应紧缺的局面将延续到2022年上半年。价格司、价格认证中心、价格监测中心、价格成本调查中心相关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4.7%

对于价格上涨,爱旭表示,部分原料企业觉得价格月度定价上涨太慢,拿出少量多晶硅料进行每周邀请部分企业竞标,并经最高竞标价格多位下周多晶硅参考价,造成价格上涨。据悉,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已经上涨149%、硅片价格上涨56%。

6月9日,发改委召开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密切跟踪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切实做好价格预测预警工作,进一步了解相关市场主体经营情况,摸排违法违规涨价线索,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规范价格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该材料中爱旭称,4月份开始,某光伏原料多晶硅厂家,刻意营造多晶硅、硅片短缺现象,助推中间贸易商、产业链各环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徐文立副司长、金磊处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有关同志出席会议。企业应立足长远,有所担当,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第三,建议多晶硅厂家停止现在的周议价模式,让电池厂商的商务活动正常进行另一家深度参与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环节的大型民营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光伏們,不会考虑延期并网,企业有业绩考核的压力,我们客户也有装机目标的任务,大家的诉求高度统一,都是以装机为目标。

硅料价格何时出现拐点已经成为行业神之难题,据了解,受制于组件报价持续上涨,近期终端反馈已经出现明显迹象。另一方面,这些已经定标的组件采购,仍有组件企业计划跟业主重新议价,产业链价格涨势太快,我们的报价远跟不上上游调价的幅度,某中标组件企业表示。

3060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我们的光伏并不是唯一的新能源,还有其他的新能源,至少还有风电,如果我们现在不把自己的竞争力打强,不继续降本增效,我们会把自己的路堵死。SNEC之后,光伏供应链价格矛盾达到了顶峰。

有知情人透露,目前海外大型地面电站停工规模持续增长,甚至出现因为项目备案到期废掉的情况。从上述两点的分析来看,关于平价项目是否需要抢装年底并网已经变成了一个经济账的问题。

也有消息称,近期某央企暂停了组件年度集采,已经定标的组件集采也在不断的议价博弈中。但在光伏們的调研中,今年的抢装仍有可能持续,但这并不是来自于并网政策的约束。下游的接单量显著下降的反馈迟早会传导到上游,目前硅料价格已经有松动。除了平价支持政策在年底到期之外,投资商的并网压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在碳中和的任务之下,来自于集团年度新能源装机目标的压力,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策中有明确要求,需要在2021年底完成并网。

截止5月底,定标的组件采购价格仍然维持在1.8元/瓦以下,均价约为1.72元/瓦,暂时还未看到大规模突破1.8元/瓦报价中标的情况。本身平价支持政策的吸引力就不大,如果组件涨到1.9或者2元/瓦,项目今年并网的意义就不大了,某参与政策制定的资深专家解释道,存量项目可以直接纳入明年的保障性规模,有这一条就足够了,本身电价与保障性收购的吸引力也没那么充足,投资商完全可以选择明年并网。

对于央企来说,他们的决算调整相对比较灵活,以火电跟水电投资为例,大部分项目的决算要高于预算的,只要在审计的时候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即可,上述人士补充道,相对而言,地方国企可能没这么灵活。平价第一年,光伏行业这场涨价潮究竟该如何收尾尚不得知。

但目前也有投资商表态称,1.8元/瓦以上的组件是无法接受的。一家中小型的民营光伏投资商明确告诉光伏們,不会考虑项目延期至明年并网,组件高价也只能忍着。

上述政策参与的资深人士也表示,全投资收益率降到6%以下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组件价格涨到1.9甚至2元/瓦,就撑不住了,项目收益率总不能比长贷还低。实际上,上述政策解读的方向旨在引导行业分散项目抢装时间,稳定供应链价格。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测算,以2021年指导价下降幅度较大的新疆(下降0.0095元)阿克苏100MW项目为例,假设2022年多晶硅供给预期明显改善,产业链价格恢复稳中有降态势,组件价格回落到去年年初水平的情况下,项目整体收益率将有35%以上的提高。某家头部组件企业表示,从5月之后,国外分销订单仍在持续出货,但大型订单几乎没有,同时国内分布式市场组件库存明显增加。

纳入后续年度保障性并网范围即意味着存量项目不需要参与此后年度新增规模分配时的竞价,即按照2022年的指导电价上网。即使下游抢装目标仍未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组件以及产业链的价格可以无底线的上涨。

进入平价之后,光伏行业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低价竞争、电力市场化交易、配套储能等等,这些成本需要行业从技术成本以及产业链规划上不断的追求降本空间,显然,当前的行情与行业一直奋力追求的目标相悖。从电价来看,目前2022年的指导电价尚不清楚。

如果有延期政策,我们可能会考虑先并网,实现投产条件。4月全球电池片产能下降明显至75%(数据来源:贺利氏)为缓解产业链涨价态势,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就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中年内未能并网的存量项目,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筹,直接纳入后续年度保障性并网范围的表述进行了解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0.3525s , 16925.546875 kb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4.7%,牛衣病卧网  

sitemap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Top